新闻首页-> -> 财经资讯

  • 中资企业全球并购交易猛增五成 创32年新高
    2014-11-03 10:21:53 字体:【 】 【繁体

    TCL是中企国际化中最有故事的一家,TCL在2002以820万欧元收购了德国施耐德电气公司。仅仅半年之后,TCL收购后成立的新施耐德电子有限公司就亏损2000万港元。李东生承认并购失败,并认为施耐德是欧洲二线品牌,品牌、渠道都无法支撑TCL的梦想。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ocvlm__.jpg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elttl__.jpg

    TCL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国际化梦想,在2004年接连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公司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让李东生没有想到的是,在连续的大手笔后,TCL等来的却是连续的亏损。TCL在2005年亏损了16.08亿,2006年又亏损19.32亿,直到2007年才扭亏。(图为李东生在TCL与汤姆逊签约换文仪式上讲话)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uk2pj__.jpg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t4ijr__.jpg

    同样是在2004年,柳传志所率领的联想完成了更为轰动的国际化并购。2004年12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现金购入IBM的PC业务,原本位于全球PC市场排名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这次交易的总金额也达到17.5亿美元。(图为联想并购IBM PC业务后接受记者采访)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zokzz__.jpg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wf3kt__.jpg

    当时IBM的PC业务已连年亏损,考验联想的不仅有PC市场减速的风险,还有中外团队的磨合问题。联想在并购IBM PC业务后,经历了非常艰难的磨合,2009年联想亏损超过2.2亿美元。之后柳传志复出,杨元庆接任阿梅里奥担任联想集团CEO,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后,联想终于在2012年超越惠普,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公司。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wvgkn__.jpg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wciwt__.jpg

    中国车企也开始对国际化蠢蠢欲动,2004年,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正式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2%股权。但是与TCL和联想相比,上汽这桩收购案并没能化腐朽为神奇。2008年,随着国际油价的飞涨,双龙以生产SUV和大型车为主的弊病显现出来。当年第3季度,双龙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ja2ze__.jpg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ybszz__.jpg

    上汽紧急调拨4500万美元注入双龙,用于支付员工工资,但条件是要从生产一线裁员2000人。工会坚持不裁员使得上汽无法接受,其2亿美元的救济性资金援助也暂时搁浅。最终在2009年2月6日,韩国法院宣布双龙汽车进入破产重组程序。上汽集团失去了对双龙的控制权。(图为韩国工人抗议焚烧汽车)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gyyr3__.jpg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dyetc__.jpg

    2009年国际化失败的不止上汽一家公司,中铝195亿美元的并购遭力拓毁约。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企业中铝,与铁矿石三巨头之一的力拓在2009年2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铝公司为此共投入195亿美元。但是在4个月后,力拓董事会撤销了该项协议,并向中铝公司支付1.95亿美元分手费。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8knjg__.jpg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yelvj__.jpg

    中铝收购力拓失败更多是政治原因在起作用,澳大利亚政府对中国企业收购当地资源怀有较为谨慎的态度,害怕这一投资背后有中国国家利益的驱动,以最终达到控制铁矿石价格的目的。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htsaw__.jpg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rj108__.jpg

    海尔也是中国较早进行国际化的企业,但海尔主要依靠自有品牌营销。早在2005年,海尔集团曾尝试海外并购美国第二大白色家电企业美泰,但最终失败,美泰最终被惠而浦收入囊中。直到2009年,海尔收购了新西兰国宝级电器品牌斐雪派克20%股份。到2012年,海尔收购了斐雪派克90%以上的股份。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bw5kd__.jpg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2kdmo__.jpg

    在收购斐雪派克前,海尔集团在2011年收购了三洋白电业务,此次交易额约1.28亿美元,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接盘日本大企业主营业务。此次三洋计划出售给海尔集团的业务涉及约2000名员工,共计9家公司,该部分业务年销售总额约700亿日元。(图为购斐雪派克工人)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d9al3__.jpg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usyrd__.jpg

    2010年,中国企业再次上演轰动收购,这次是的主角是汽车狂人李书福。2010年3月28日,吉利宣布已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从吉利的企业规模、研发水平、以及资产价值等综合实力来看,与沃尔沃还有很大差距,但这并不妨碍李书福蛇吞象传奇。(图为吉利收购沃尔沃发布会现场)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ypbzz__.jpg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hszdp__.jpg

    在吉利控股沃尔沃一年后,沃尔沃销量即实现了增长。李书福也一直将中国市场和中国元素,视为挽救沃尔沃汽车的最大法宝。包括在中国市场降价,开设工厂,扩大中国经销商数量,同时也聘请华裔NBA球星林书豪代言。(图为林书豪代言沃尔沃)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ejrir__.jpg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jbhld__.jpg

    2011年,梁稳根首次成为中国首富,不到一年时间,他所创办的三一重工就加速了国际化进程。2012年年初,三一重工宣布了收购全球混凝土泵第一品牌-号称德国大象的普茨迈斯特,本次交易的最终金额仅20多亿,三一收购对方100%股权。本次收购是三一联中信基金共同完成,其中三一收购90%,中信基金收购10%。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p7rql__.jpg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zyw5m__.jpg

    三一认为此次收购将令其国际化进程大大加速。三一自2002年开始走向海外,经过十年努力,海外市场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也仅为5%,这次收购后,将令三一国际化的进程起码缩短5年时间。此前三一的国际化战略一直是海外建厂扩张,而此次则是选择了收购。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pzspo__.jpg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py4jl__.jpg

    就在三一收购后不久,跟梁稳根同样富有的王健林也展开了国际化行动。2012年5月,万达集团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世界排名第二的院线集团AMC。收购之后,万达同时拥有全球排名第二的AMC院线和亚洲排名第一的万达院线,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占有全球行业10%左右的市场份额。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5gu8a__.jpg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uvwaa__.jpg

    万达的并购,标志着集团加速产业转型。按照万达的转型计划,5年内使文化产业年收入翻一番,超过400亿元,进入全球文化产业的前50强。2020年万达商业地产的收入比重将降到50%以下,文化和旅游成为集团的两大投资方向。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rma3b__.jpg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c2jje__.jpg

    2013年,中企海外并购的传奇还在上演。2013年年初,中海油151亿美元收购尼克森,创造了中企海外收购的记录。尼克森是一家位于加拿大的独立的全球性能源公司,在加拿大西部、英国北海、墨西哥湾和尼日利亚海上等全球最主要产区的资产中包含了常规油气、油砂以及页岩气资源。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qopfn__.jpg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gaaeb__.jpg

    最近的一起中企重大并购发生在食品行业,双汇国际以71亿美元收购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史密斯菲尔德食品成立于1936年,目前已经成长为一家全球性的食品公司,在全球12个国家开展业务。双汇国际则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和中国最大的肉类上市公司双汇发展的控股股东。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iqvny__.jpg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t2bgm__.jpg

    双汇国际主席万隆认为,两家企业不存在同业竞争,史密斯菲尔德在中国没有设厂,目前也没有在中国设厂的计划。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全年收入为131亿美元,但净利润只有3.61亿美元,如此低的利润也给双汇出了道管理难题。与此前众多的中企海外并购一样,双汇也在通过这种方式加速全球扩张。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hkbty__.jpg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tc47z__.jpg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悦图推荐 “空中餐厅”亮相上海 悬空50米

    “空中餐厅”亮相上海 悬空50米

    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典礼豪车云集

    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典礼豪车云集

    成都团伙制毒:请风水师算吉日 以猪圈作掩护

    成都团伙制毒:请风水师算吉日 以猪圈作掩护

    中资企业全球并购交易猛增五成 创32年新高

    中资企业正在雄赳赳气昂昂地大步迈出全球并购的步伐。

    汤森路透数据显示,中国今年迄今并购交易总额达1766亿美元,较2013年上半年增长47.4%,创历史新高。这标志着自1982年有记录以来,中国企业参与的并购交易活动最为活跃的半年。

    对此现象,东莞证券分析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其实从目前的并购数据来看,绝大部分并购交易都是发生在国内,这主要是由于此前国内IPO暂停导致的;而国际的并购反而是有所下降,由于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的脚步,交易标的没那么好找了,再加上各国股市都有良好的表现,特别是美股,相比于并购,企业就更喜欢直接IPO了。”

    金融行业并购翻2倍

    国内并购金额仍然主导了中资企业并购的旋律,并占到全部金额的逾七成。

    汤森路透数据显示,中国今年迄今并购交易总额达1766亿美元,其中包括国内企业并购交易总额1285亿美元、中企海外并购交易总额250亿美元以及外资入境并购交易总额224亿美元及其他7亿涉及并购等。

    “虽然年初IPO已经开闸,但仅是清理堰塞湖,而且随后的几个月又貌似无声音了,直到最近才又开始,对急需上市融资的企业而言,就只能通过并购的途径曲线上市了,这是导致2013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并购案例猛增的重要因素。此外,A股跟风炒作概念也是并购增加的另外因素。”中银国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分行业看,金融行业涉中企并购交易总额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570亿美元,同比激增307.5%。金融行业占据并购市场32.3%的份额,成为该市场的主力军。

    “金融行业的并购事件其实和去年上半年差不多,只不过有一个巨头的交易就足以引起行业交易额的大幅增加。”路透社分析师表示。

    而这个所谓的巨头即是指中信集团。今年4月份,中信泰富同意收购其国有母公司——中信集团的主要资产,交易额达445亿美元,超过了亚太地区此前最大的一宗并购案,即2000年电讯盈科以355亿美元收购香港电讯。

    同时,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也获得了大幅增长。数据显示,中国企业该项交易总额达到93亿美元,较2013年上半年(28亿美元)增长228.2%。

    对于其增长的原因,汤森路透指出,背后的驱动因素在于,由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厚朴投资管理公司,以及一家未公开身份的中国保险公司组成的投资集团,拟通过协议收购方式以预计24亿美元,收购Iowa China Offshore Holdings (Hong Kong) Ltd 34%的股份。

    海外并购下滑两成

    虽然整体并购金额有大幅飙升的态势,但与热火朝天的国内企业并购不同,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的节奏却慢了下来。

    数据显示,中企海外并购交易总额达250亿美元,较2013年上半年下降21.6%。中国出境并购活动主要集中在能源电力行业,交易总额达47亿美元,较2013年上半年下降65.3%,市场份额达18.6%。

    “海外并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内企业借壳上市,另一种是国有大型企业的海外扩张,而对于第一种情况,多数国家股市已处于高位,美股更是大牛市,借壳的需求降下来了;第二种情况则每年各异。”普华永道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此前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全球首次公开发行(主要包括全球首次公开上市发行以及已经上市的公司在其他证券交易所的首次公开发行)共募资148亿美元,较2013年上半年IPO发行总量激增254.%。这是自2012年(153亿美元)以来上半年中国企业IPO募资总额最高的一次。

    不过,中资企业以东南亚为目标的出境并购交易总额达56亿美元,相比于2013年上半年1.982亿美元的交易额增长显著。

    “该增长受来宝农业有限公司收购案的推动。来宝农业有限公司是新加坡来宝集团旗下的一家农产品批发商,由中国中粮集团和厚朴投资管理组成的投资者集团以大约40亿美元收购。”路透社指出。

    “对于2014年下半年的并购市场,我们认为仍然会有爆发性的发展,一方面是国内IPO的环境到今年年底并未能见很大改善,另一方面,随着海外股市的高位回落,以及国有大型企业的下半年布局增加,这些都将有利于并购金额的进一步提高。”上述普华永道分析人士继续表示。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外资入境并购交易总额达224亿美元,较2013年上半年增长29.8%,以中国房地产行业为目标的入境并购交易总额达91亿美元,较去年增长了84.0%,市场份额达40.4%。

    /20
      | 分享到
      • 网易微博0
      • 新浪微博
      • 腾讯空间
      • 人人网
      • 有道云笔记
      • 网易财经|
      • 查看图集|
      • 商业传奇NO.4:中企海外并购这10年

      商业传奇NO.4:中企海外并购这10年

      2012年,中企海外并购总投资达到652亿美元,5年增长了5倍。这10年,数家中国企业转型,海外并购成为他们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选择。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k1sdy__.jpg https://chinanews.co.nz/upload_files/article/14/72_rclvk__.jpg
       
      Tags: 【来源】网易财经
      】【打印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外媒:沙特石油部长留任 或维持原.. 下一篇李嘉诚"领衔" 亚洲资本..

     

    chinanews
    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NZCNA||广告服务|隐私声明|版权声明|法律顾问|新西兰中华新闻网 chinanews.co.nz